新时代,人们对城市生活有着更美好的期待。然而,无论是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,大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等“城市病”的困扰。
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,即TOD模式,作为当前最先进的交通与城市开发规划理念,被寄予“厚望”。全国两会期间,多位人大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积极围绕TOD模式推广建言献策,纷纷认为应切实推动公共交通规划融入对城市规划“多规合一”的探索,让公共交通规划先行,以公共交通引领实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。
规划先行,不走先拥堵后治理的老路
“交通拥堵、城市功能区布局不合理、环境污染等‘城市病’的出现,是因为规划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存在问题。例如,缺少轨道交通、公共交通概念,对私家车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预见性等。”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卫东代表表示,“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,不能再走先拥堵后治理的老路。”
“过去,城市发展到哪,交通跟到哪。这样的城市发展理念需要转变,要注重发挥好公共交通的引领作用。”浙江省宁波市交通运输委主任张世方代表在谈及“城市病”时,以大型社区建设为例,宁波市青林湾社区有几万人,社区内都是“断头路”,公交车等配建非常困难。因此,新城区开发需要特别注重交通规划。
“公共交通应该规划在前。”江苏省淮安市市长蔡丽新代表表示,淮安是国家推行“多规合一”的试点城市,目前开发强度不到17%,正在考虑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——致力于绿色交通体系建设,计划发展有轨电车、引进比亚迪云轨制造基地,通过轨道交通实现区域之间快速通达。治堵方面,主要推广新能源汽车,给予市民方便、舒适的乘车体验,让市民自主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工具。
源头发力,提高交通规划的引领性强制性
推动TOD模式由理念转化为现实,还需要把公共交通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,在规划源头上发力。“城市建设以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总纲,交通只是整体规划中的一个专项。在重要节点上,交通往往是一个被动和跟随的角色。”有多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经历的高卫东,对交通规划先行的重要性深有体会,“若先规划一个功能区——无论是产业区还是住宅区,再配套交通建设,就会在交通引导、承载、督导、组织等方面出现问题。”
高卫东坚持认为,在城市规划建设中,交通的功能一定不是重塑而是引领,需要把交通规划作为重要部分放入城市规划,而不仅仅是被列为支项。“呼吁各地探索发展TOD模式,该模式更加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机理。”他说。
提高交通规划的强制性,是TOD模式落地的应有之义。对此,蔡丽新表示,要在“多规合一”的前提下,提高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规划的强制性,特别是各方面的城市建设规划要协调一致,不能再出现“你做你的,我做我的”情况。
目前,宁波已经享受到了TOD模式带来的“红利”。
“宁波立足‘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、支撑城市治堵和生态建设’理念,高标准开展公交都市创建,构筑了‘公交开路、轨道铺路、自行车上路、出租车拓路’的‘四车一体’大公交格局和城乡统筹的公交一体化体系,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49%。”张世方表示,“交通规划先行”已经在服务民生和支撑城市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。
增值“反哺”,探索城市交通综合开发新路径
如何深化TOD模式,促进TOD模式可持续、健康发展?这需要土地增值“反哺”公共交通建设。
“交通投入是民生性的,也是公益性的。交通通达肯定会带来土地增值,需要强调的是,这项增值要‘反哺’之前的公共交通建设投入。”蔡丽新说,土地增值“反哺”公共交通建设是一笔民生大账,能够有力促进百姓通行便捷性的提升。
促进TOD模式可持续、健康发展,还需不断深入探索交通与城市功能综合开发的新路径。在这一方面,宁波已经率先亮出了一张成绩单。张世方介绍,随着TOD模式的落地,以打造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为目标,宁波“轨道+社区+综合体”的发展模式日渐清晰。
目前,宁波轨道交通、城际铁路建设正在加速推进,地铁1号线、2号线建设已经竣工,包括“东鼓道”地下商业休闲综合体、“杨柳郡一期”工程以及邱隘东区块在内的城市功能体随之呈现出了开放、多元、复合化的特征。这些城市功能体在发挥生态居住、商业商务、交通枢纽、旅游服务主要职能的同时,还兼具了会展商贸、休闲娱乐及城市通勤服务职能,使宁波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品质实现了新飞跃。
“未来,宁波将继续推进完善TOD发展模式,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综合功能的一体化发展,确保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的最大化。”张世方说,在此基础上,将深入探索以“XOD+PPP”(XOD即借鉴TOD模式的理念,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。)复合新型模式,把TOD模式从单一领域拓展到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体育、生态等多种城市基础设施领域,加快形成“交通+”新业态、新模式,同时规划建设若干个产城融合的特色功能区,持续推动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、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,努力打造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升级的“宁波样板”。
|